- 柴尚蕾;袁冬月;卜少阳;魏伟;
为促进多主体协同推动绿色转型,构建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动态仿真方法,系统分析了政府补贴、罚金、声誉收益等关键参数对策略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政府初始激励意愿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向绿色策略收敛;政府罚金、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成本及企业在接受绿色金融服务时的金融成本存在阈值效应,需精准调控以平衡效率与稳定;声誉收益可有效弥补经济成本;相对于金融机构,企业策略更易受声誉驱动。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参数变化对策略选择的影响,为政策制定和市场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41 30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哲宇;曹萍;韩力;汪向楠;
县域层级的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有助于分解减碳目标,从而实现精细管控,并提高减排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以陕西省为对象,利用夜间灯光、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估算2000—2020年陕西省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陕西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建设用地增加了113.19%,耕地减少了9 692.751 6km~2;碳排放总量在20年间增长了8.66倍,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林地在碳汇中贡献显著,空间上呈现陕北>关中>陕南的格局;财务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投资水平、土地利用结构及城市发展水平是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且双因素的交互作用强于单因素。
2025年03期 v.41 314-323+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宇铖;白华;鲁锦涛;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双积分”政策是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投入的有效作用机制亟待深入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2014—2022年A股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深入探析“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双积分”政策能够切实有效地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大整体创新投入,其中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双积分”政策对东部地区企业、上游供应商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可为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1 32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蒙昱竹;郝振龙;徐杨康;
为了探究我国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选择2010—2022年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机制检验发现,上述关系能够通过提升区域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可以影响具有空间关联地区的城市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且根据城市所处区位、行政级别以及是否属于资源型城市的不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2025年03期 v.41 33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照亮;仝自强;
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水环境质量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质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和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了水环境质量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水环境质量恶化通过降低劳动集聚和生产效率显著负向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2)政府环境治理行为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并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3)基础水环境质量较好时,水质恶化对新型城镇化产生的负向边际影响更大。(4)相邻城市之间会采取相互模仿的水环境治理政策,这一策略互动方式有利于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能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治理和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3期 v.41 348-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卓凡;唐亮;赵恒凯;
“双碳”战略目标持续纵深的背景下,“无废城市”试点政策如何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深入考察“无废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无废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这得益于外部债务融资成本的提高以及内部研发投入的加大。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的绿色效应在弱环境规制下的企业、低固体废物利用率下的企业、非资源型城市内企业、污染程度较高和国有性质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能够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量质齐升”,且对邻接城市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绿色溢出效应。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对政策实施效果及企业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2025年03期 v.41 359-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