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芯月;刘凯;
为探究我国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选择2006—2021年我国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检验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3)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受政府科技支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受经济基础、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小。
2025年02期 v.41 197-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滕健;常军;翟永波;郭靓洁;刘伟;
为厘清黄淮海平原过去15年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水的时空响应,本文基于MODIS NDVI和GLDAS水文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平原NDVI与地表水储量(SWS)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探究了NDVI与SWS及其组分的内在关联和时空响应规律。结果表明:2006—2020年黄淮海平原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31%/a,而SWS以0.84mm/a的速度呈下降趋势;黄淮海平原NDVI与SWS之间存在约2个月的时滞效应,主要体现在土壤水分对植被的影响中;NDVI与SWS的相关性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2025年02期 v.41 207-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泗薪;薛冰欣;杨明娜;
全球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在绿色智能建造技术上的全面布局。为探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数字经济水平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21年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利用2013—2022年32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结合哈肯模型探究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演化机制。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水平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其中数字经济水平对于建筑业智能化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2)绿色技术创新及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渐进性绿色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在数字经济对建筑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较大;(3)建筑企业绿色化是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主导系统的演化过程。
2025年02期 v.41 217-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诗媛;向洋;高翻翻;赵龙飞;骆鑫;侯曼;边思源;
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异质性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自然/人为因素的反应机制,有助于解释生态平衡及更好地应对环境挑战。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处理多源遥感数据,结合InVEST模型、随机森林算法、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了该地区2000—202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储存、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五项生态系统服务,探讨其时空异质性,识别影响生态系统综合服务的关键因素,并从自然因素(核归一化植被指数、气温、降水)和人为因素(GDP、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的角度综合分析主导因素的影响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在研究时段内显著改善,除粮食生产服务外,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低值区则集中在研究区中部;(2)影响生态系统综合服务的前三个关键因素为核归一化植被指数、GDP和人口密度,2010年后核归一化植被指数重要性明显下降;(3)从各因素单独的空间分布上来看,研究时段内受GDP影响的区域面积最广,由核归一化植被指数主导的区域逐年向南缩减;(4)综合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空间分布上来看,2015年前自然与人为因素主导区域面积相当,由自然因素主导变化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中部,2015年后中北部主导因素被人为因素取代。结合全面与局部的分析,可以为研究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策略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41 227-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晶;马召熙;陈乙葶;张蕾;朱轶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但现阶段新民居室内热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屋顶作为影响建筑室内热舒适的重要围护结构,选用适宜的屋顶形式能改善建筑热环境状况。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测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典型建筑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分析屋顶形式对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坡屋顶构造有显著的温度缓冲效果,比平屋顶更适宜关中地区民居建筑。考虑居民需求,设计开窗阁楼坡屋顶形式,1.5m高度的开窗阁楼在夏季可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二楼平均温度降低1.58℃,日温差降低了1.02℃,对比平、坡屋顶形式,阁楼屋顶形式能耗最低。
2025年02期 v.41 237-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毅;刘勇超;王松岑;陈洪银;李德智;
加快推进工业节能提效,降低用能成本,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设计能效评估体系,构建能效优化调度模型,改进模型优化求解方法,实现了工业园区用能水平的提升。首先,建立能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指导,构建能效优化调度模型。其次,设计目标函数,在函数中综合考虑用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将上述三个指标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再次,提出增强的天牛须搜索算法,引入最优位置变量,指导寻优方向,提高搜索效率,并利用突变概率,自适应地改变搜索步长,提高算法计算精度,实现模型的高效求解。然后,利用标准测试函数,验证所提求解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本文所提的能效优化与评估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经济、安全与环保的前提下,本文所提出的工业园区能效优化与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效水平,在产值不变的情况下,全年理论可降低用能成本2.62%,减少碳排放6.6×10~4 kg,节约标准煤25.386t。
2025年02期 v.41 246-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