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

  • 环境规制、节能减排、固碳增汇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李业锦;叶思雨;刘潇忆;仝昭媛;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落实到各大战略区域是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黄河流域58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利用2010—2017年碳排放和社会经济面板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探究环境规制、节能减排、固碳增汇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性特征;(2)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绿色悖论”以及“倒逼减排”效应;(3)节能减排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能源替代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模式的改变;(4)固碳增汇起到的减排效果微弱,表明城市扩张中植被面积的增长少于建筑用地面积的增长,植被不能中和因建设所造成的碳排放。

    2025年01期 v.41 1-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1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黄河下游城市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东;张晓青;黄彩虹;王璐;

    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城市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一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区域,亟需探讨黄河下游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公布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2011—2020年黄河下游34个城市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剖析其演化特征的基础上,使用QAP回归分析揭示邻近性因素对城市创新合作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创新网络逐渐向复杂稠密发展,逐渐演化成以济南、郑州和青岛为核心节点的核心边缘结构;(2)除文化邻近性外的邻近性因素均显著促进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制度邻近性影响最大;(3)制度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和技术邻近性存在互补效应,制度邻近性对文化邻近性具有替代效应。

    2025年01期 v.41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3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赵璟;魏璐;靳珍;

    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滞后Tobit模型估计了其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推动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此外,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化水平会负向调节政府干预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会正向调节基础设施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数字化水平对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地区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上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存在区域异质性。

    2025年01期 v.41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生态与环保

  • 山东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魏俐宏;刘健;郑昭佩;丁馨;解德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高低对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理解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的土地管理和保护规划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山东省5期(2000、2005、2010、2015、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及其时空变化情况,利用当量因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1)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田和建设用地为主,研究时段内,农田、草地、荒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林地、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2000—2020年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呈现由鲁中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机制最主要的是夜间灯光强度,其次为植被覆盖度,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4)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较大影响,农田面积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最大,荒地影响最小;(5)山东省10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86.7%为协同关系,其余为权衡关系。

    2025年01期 v.41 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6K]
    [下载次数:1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管绿色认知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

    张巍;徐可欣;李丹妮;

    高管绿色认知对提高企业碳绩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意识—行为—绩效”范式,研究高管绿色认知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机理,引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管理创新、管理者能力和媒体关注等变量,综合探讨了两者间存在的中介机制与调节机制。轻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以其为研究对象可使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以2012—2022年的A股轻工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绿色认知与企业碳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管理创新在高管绿色认知和企业碳绩效的正向关系中起正向中介作用;管理者能力、媒体关注对高管绿色认知和企业碳绩效的正向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绿色认知水平、将绿色创新融入企业发展战略、重视媒体监督的“双面性”、加大低碳政策引导力度等建议。

    2025年01期 v.41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1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贝贝;王小兰;侯兰功;李书琼;

    为探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本文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测算2006—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剖析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量整体呈阶段性变化,先上升,再大幅度下降,然后又波动式回升;(2)该经济圈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时序变化明显,2005-2019年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3)2020-2021年除成都、乐山外,其他城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4)2022-2023年各市旅游业碳排放量回升;(5)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整体为弱脱钩状态,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的空间演变特征为“良-劣-优-良”;(6)该经济圈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态势的空间分异是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应联合各市政府、企业及相关旅游主体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理想脱钩进程。

    2025年01期 v.41 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三生”功能视角下山区聚落宜居性演化研究——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

    刘艳玲;王小兰;

    探索岷江上游地区聚落宜居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地区发展之间的关联,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视角界定聚落宜居性内涵,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TOPSIS法对2016—2020年岷江上游地区五县聚落的综合宜居程度以及各县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岷江上游地区聚落综合宜居性较差。2016—2019年岷江上游地区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2020年发生倒置,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导致该地区生产、生活功能空间分布颠倒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的洪灾及后续突发新冠疫情;宜居性在时序演变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生产功能发展水平与生活功能发展水平有较强关联性。整体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内部结构极不稳定,宜居性易受单一因素影响。

    2025年01期 v.41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经济与管理

  •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的专利丛林研究现状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黄欢;王楚尧;

    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系统梳理专利丛林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专利丛林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助力我国科技创新效能加速跃迁。基于2003—2023年WOS核心数据库中专利丛林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全面梳理了专利丛林领域的主要研究者、热点主题、核心期刊、重要文献等关键信息,厘清专利丛林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沿。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对专利丛林的内涵、测量方法、成因及解决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六个核心领域:创新、研发、科技、知识产权、市场以及对专利丛林现象本身的深入研究,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目前学术与实践探索的关键问题。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深化对专利丛林内涵特征及其演进规律的理解,构建更精确的专利丛林测度方法,探索多元化的解决路径以弱化其对技术创新的消极影响。立足现有文献,本文从促进专利交叉许可、增加专利维持成本以及提高专利授权审查门槛三个维度提出专利丛林的解决路径,为应对专利丛林、促进可持续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2025年01期 v.41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主权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及宏观机制探究——基于外汇市场的跨国实证

    任奕璇;苏民;段钰;

    为探究主权债务风险在外汇市场的溢出效应及传导机制,以防范化解、治理主权风险,本文用EViews构建DCC-GARCH模型考察主权信用风险与外汇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和时变波动性,进一步构建面板混合效应、面板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深入考察驱动主权风险溢出的宏观机制。研究发现:一国主权信用风险上升会伴随着即期汇率贬值与波动性增加,在不同汇率间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时变特征;金融深化水平、贸易依存度和市场风险溢价会加速主权风险在外汇市场的溢出效应,政府负债水平、外汇储备规模对主权风险的溢出存在抑制作用,且宏观金融因素在不同风险分位点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2025年01期 v.41 90-10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9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字基础设施是否有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胡颖;李维;

    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对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出口结构具有深层次影响。基于2011-2021年全球9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多种方式的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这一效应在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的分位点有所下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作用渠道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对不同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在中、低收入国家、高制度质量以及高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贸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以最大化其经济潜力,加速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2025年01期 v.41 10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游客文化景观责任行为形成机制研究

    徐晓亮;王明辰;关靖云;刘旭义;杨晶晶;

    为探究游客文化景观责任行为的形成机制,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既有研究,选取保护结果认知、游客责任归因、自我道德规范、投射形象和文化认同为条件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游客一手问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引入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做进一步探讨;使用SPSS 26.0和fsQCA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保护结果认知对文化景观责任行为无显著直接影响,但能通过责任归因与自我道德规范的链式中介路径促进责任行为;投射形象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景观责任行为的形成有正向调节作用,其中对破坏抑制行为的影响比发展促进行为更强。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揭示了文化景观责任行为形成的两种条件组态:“道德素养主导”和“游客-目的地联动”。

    2025年01期 v.41 11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考虑成本差异的制造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刘素琴;王天日;刘娟;

    针对成本差异下制造服务的质量提升问题,构建了受价格和质量影响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应用Stackelberg博弈求解得到服务集成商与制造能力供应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支付矩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得到演化稳定策略,探讨各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提升成本系数的增加会降低服务质量提升水平,而服务集成商与制造能力供应商合作可使服务质量水平达到最高;制造能力供应商和服务集成商之间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存在“搭便车”现象,服务集成商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摊比例解决该问题;调整一些参数可以控制单方服务质量提升的概率。

    2025年01期 v.41 124-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理学

  • 一个含联吡啶的螯合二噻吩乙烯新配体合成、结构和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余中;陈怡璇;杨键;韩晶;

    为提高二噻吩乙烯光致闭环反应的转化率,延长光致开环反应的激发波长从而实现信号的低能读取,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具有联吡啶基的新螯合配体1,2-双-[2′-甲基-5′-(5″-联吡啶)-3′-噻吩]全氟环戊烯(BM-5-BP-3-TP)及其闭环体closed-BM-5-BP-3-TP,将其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组装成金属有机框架(MOFs)以实现调节配体光致变色的目的。借助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产物3-溴-2-甲基-5-(5′-联吡啶)噻吩(BM-5-BPT)和BM-5-BP-3-TP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BM-5-BP-3-TP在液相的光致变色性质及其对不同极性溶剂的依赖性,其闭环体在甲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2 nm;光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闭环反应为零级反应,而开环反应为一级反应。此外,BM-5-BP-3-TP在PMMA薄膜相和晶体相均具有可逆的光致变色性质,闭环体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08 nm和614 nm,且在PMMA薄膜中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质。

    2025年01期 v.41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电气工程

  • 并联型APF的增强型自适应线性自抗扰控制

    任凯;刘伯强;逯俊林;原东昇;

    为抑制谐波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对谐波电流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本文在常规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增强型自适应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其次构建了采用常规线性自抗扰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接着,针对常规线性自抗扰控制存在的扰动观测能力有限、相位滞后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增强型自适应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增强型自适应线性自抗扰控制器控制下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增强型自适应线性自抗扰控制有效提高了系统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具有优越的谐波干扰抑制能力。

    2025年01期 v.41 14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